欢迎您访问十三师政务网门户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红星往事>> 正文
戈壁母亲的情怀
来源:兵团第十三师   作者:史志办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09-28 16:36:19

“她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献给了屯垦戍边事业。她的心中有两个绿洲,一个是‘累得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亲手开垦的那块绿洲’;一个是‘家的绿洲’。”这是兵团“十大戈壁母亲”颁奖词中对王玉卿准确而诚恳的诠释。

王玉卿是红星一场健在的两位老八路之一,是个“老革命”。

1927年5月,王玉卿出生在山东牟平县辉暴村一个大家庭。194210月,年仅15岁的花季少女,她无法忍受日寇残暴地蹂躏中国人民,毅然投身革命,参加地方抗日工作。在血雨腥风的战斗岁月里,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姑娘,站岗放哨、埋地雷、救护伤员,给八路军送情报,帮助运送粮食、弹药等,做了大量成年人才敢做的工作。

1944年11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本村自卫队分队长、队长、党支部青年委员、乡青年团支部书记。

1952年,王玉卿遵照牟平县委指示到东海教导队学习后,以排级干部身份带新招编的第九中队女兵来到新疆。她回忆说,当时数百名女兵都乘坐大卡车,第九中队36名女兵全是十几岁,只有我年龄最大,她们都叫我大姐。我们挤在一辆大卡车上,路况很差,坑坑洼洼,车速很慢,有时颠簸得厉害,车在路上跳,人在车上跳,心在肚里跳,大家不时地哇哇乱叫,有的还晕车呕吐,实在够我操心。记得有一天,车哼哼唧唧像老黄牛一样慢腾腾地爬上六盘山,我们在华家岭住了一宿,只吃快大饼,还没有饱肚。第二天下山时车拐弯稍快倾斜,像泼水似的几乎把人摔下车,好险呀!车过玉门关,真是“两眼泪不干”。有的姑娘望到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就放声哭起来。我自己也很难受,还得做好安慰她们的思想工作。熬过了好多天,才到了南疆焉耆。

王玉卿的第九中队编在一野二军六师十七团,她先后任妇女中队长、三营排长。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开荒造田,整天在碱土里劳作,姑娘们的腿脚都被盐碱腐蚀烂成一道道血口子,白嫩的脸全晒黑了。碱水很苦,饮用水困难,洗脸成问题,更谈不上洗澡了。当时劳动工具是坎土镘,很笨重,开始抡起来时不习惯,胳膊都肿了,有的想家,闹情绪。“我是党员,是队长,必须做好大伙的思想工作。”王玉卿说。

从战争年代到戈壁碱滩长期的艰苦劳作,王玉卿积劳成疾,1953年住进六师医院休养。这期间,经组织安排,她和老干部张明鑫结了婚。

王玉卿曾风趣地说:“我丈夫的名字张明‘鑫’是三个‘金’,实际上穷得很。195712月,我大儿子出生时,我在卫生所的地窝子里难产,丈夫在连队忙着开荒,三天后才来接我出院,没有车,老张抱着儿子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走走停停,步行十几公里才回到自己所在连队的地窝子里。”

1959年王玉卿丈夫调到农五师红星一场。19614月,国家精简干部,因为调动时她的档案不慎丢失,被精简并停薪,一直未安排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灾难临头,丈夫作为水管站站长被打倒进了“牛棚”,本来就很困难的家庭断了生活来源,真是雪上加霜。

坚强的王玉卿没有绝望,她带领孩子们拾麦穗,挖野菜,捡煤核,自力更生过日子。丈夫从“牛棚”出来后,他俩开荒种菜,还起早贪黑地打土块修房屋,并动员四个年幼的孩子搬土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杂活。房子盖好了,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喜迁新居,自家依然在破旧不堪、四处透风的屋里饥寒交迫,艰难度日。小女张永明就在那个时候患了严重的风湿病……

1974年,丈夫恢复了水管站站长职务,还是“文革”期间,有职无权。王玉卿依然赋闲在家,但她对党的信念未变,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并且省吃俭用,找党组织交党费。她和丈夫在工作和家务之余自己修建了一个新家,结束了无定居的生活。没多久,就在自己修建起来的院子里,桃李满园,瓜菜满园。不管是谁,只要从她家门口经过,她总是热情地用水果招待。

“文革”十年浩劫结束了,改革开放春风刮进了边疆。1979年丈夫离休,1981年王玉卿也办了离休手续,并逐步恢复了“老八路”的政治待遇,家庭经济状况好转。按理,她和丈夫应当过闲逸的生活,可他俩在离休后的二十年里,离而不休,一直以老军垦“拓荒者”的省份继续开荒种地。炎夏,丈夫不顾劳累,每天义务帮助园农修剪疯长了的葡萄枝叶,并把它一筐筐地背回家作饲草,喂圈养的几只羊,积羊粪培肥地力,搞循环“庭院经济”,年复一年地培育出大量的优质葡萄苗,廉价出售给园林场。在她家的影响带动下,水电站许多职工家都搞起了“庭院经济”培育葡萄苗,有利支援了团场园林业的发展。

比沙漠戈壁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母亲的胸怀。2002年团场修公路,王玉卿大儿子张永杰是主管这项工作的,拆迁住户的旧房困难很大,她家的老屋也在拆迁范围。她花了两万元买了一处平房,带头搬家,将自家的房子交给拆迁办,其他人家纷纷效仿,使拆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结果修路时她家的房子没有拆。儿子说,有个职工很困难,老婆是家属,还有高血压,住房条件很差,能不能把这所房子给他们住?她和丈夫满口答应,分文不要,就让他们住了进去。“我不在乎钱,还是情意重啊!”这就是王玉卿的态度。

在王玉卿失去工作的年月里,她从来没有闲过。在相夫教子的同时,总是以缝缝补补的好手艺帮助别人,谁家孩子的衣服破了,就找她缝补,有人把剪裁好的布料拿来请她缝制成衣,她家的缝纫机整天不停地在旋转着。邻居冯素荣经常在众人面前夸奖:“我家有三个孩子的衣服以及孙子孙女的衣裳全是王姨缝制的。”“有个青年,父母双亡后带着弟弟妹妹独自生活。从此,这帮从小就没有父母疼爱的孩子成了母亲心头的一块肉。小妹妹的身上,时常穿着母亲给做得花衣裳。”小女张永明说。

张永明记得很清楚,有一年冬天,水管站一名职工的妻子刚生完孩子,家境窘迫,连产妇和婴儿基本的取暖要求都无法满足。父母得知后,马上将家中的大块煤用筐抬着送去。大哥张永杰和一帮青年参加修石城子水库,整天在悬崖峭壁劳作,面临生死考验,他行侠仗义,总是把最危险最艰苦的活抢着自己干。青年们都喜欢和他交朋友,他也经常把这些朋友带回家。母亲一看到这些小青年来家,全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忙把家里仅有的米面拿出做给他们吃,把磨破的衣服赶忙给他们缝补好。平时,小青年们总爱到家里来,母亲发现他们的衣服破了,脏了,就让他们脱下来,洗干净,缝补好,做这些事已习以为常……

多少年来,王玉卿不管自己生活多么困难,总是给老家的公婆坚持每年寄钱;丈夫弟弟生活条件差,也不时地寄钱予以帮助。今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她率先拿出1000元捐给灾区人民。

1998年,王玉卿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儿女们心情沉重,对她进行隐瞒,说是做个小手术。她笑着安慰女儿们:“我什么都经历过,打过日本鬼子,参加过解放战争,那时候,每天都有生命危险,这样一次手术算什么。”她以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姿态与癌症抗争,终于战胜了病魔,恢复了健康。

天有不测风云。辛劳一生的丈夫,正当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之时,2003年被诊断为肺癌晚期,经救治无效,便撒手人寰。失去了相依为命终生的伴侣,王玉卿把极度的痛苦埋藏心底,用慈爱的容颜抚去儿女心中的阴霾。“只要坚强,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她经常用这句话教育儿女,也是在鼓励着自己。

奉献人生,诠释大爱。王玉卿扎根边疆,几十年如一日,开垦了一片绿洲;更为继承屯垦戍边伟业培育了优秀儿女。大儿子张永杰、女婿李林、高良荣都是国家干部,媳妇田芳、女儿张永玲、张永明、小儿子张红旗都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她的家庭和谐、美满、幸福,这就是戈壁母亲“家的绿洲”。

                                                                                    选自李宗伟文集《岁月风景》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