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十三师政务网门户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十三师动态>> 政务要闻>> 正文
在他的皱纹里,读懂兵团变化
来源:兵团第十三师   作者:新闻中心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4-04-18 11:32:19

时在春日,绿意渐染,火箭农场大地上万物萌发,有红、有绿、有黄,斑斓的色彩渐渐如水彩般晕染开来。

行走其中,芳香沁鼻,惹人醉。

记者如约前往张生成家中,听他讲“藏在皱纹里的事”。

有关童年,张生成记忆最深的是“饿”。

缺衣少食的年代,张生成说:“记忆里,吃的最多的是榆树皮。”

男人负责把榆树皮剥下来,女人把榆树皮晒在太阳底下,人还得守着,再把晒干后的榆树皮掰碎、煮熟,撒上葱花、辣椒面、盐,做成榆树皮粉端上桌。“味道不赖,但是不管饱。”张生成说。

1958年9月,哈密专区农场(火箭农场前身)成立。

听在这里务工的老乡说:“来这里,能吃上白馍。”这个信息,像磁铁引得一家人两眼放光。

翌年11月,张生成一家来到火箭农场二分厂四队。时值团场新建,大量招人,待遇自然好。

“食堂里有萝卜、洋芋、白菜,每天4两白馍,可香了!”谈起第一顿饭,张生成不由自主地舔了下嘴唇、咽了咽口水,然后看向记者,不好意思地笑了。

在这里,张生成先后读完小学、初中。1964年,他顺利考入哈密地区二中上学。

“那会儿,学生娃娃也是兵。每周末大伙儿都要背着书包去干活,现在的时代广场以前是个大沙包,是我们一书包一书包把沙土背走的!”说到这里,张生成忍不住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1967年,张生成参加工作,成为火箭农场打井队的一名工人,靠着勤劳和苦干,两年后,他被场里任命为二分厂打井班的班长,每月工资54元。

1971年,张生成进入三分厂学校工作。“那会儿,除了英语,其他科目我啥都教过。”他说。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他考上了!

当时,是春季招生。第二年开春,站在哈密师范学校的门口,场党委办公室主任杨志发紧握着张生成的手说:“张老师,你可得好好学,回来后争取把团场的教学质量提上去!”

“杨主任,请放心!”至此,他开始了两年的带薪脱产学习。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学成回来后,张生成被分配到火箭农场一分厂学校任校长。

这是全场最大的学校,也是最难管理的学校。七、八百名学生,教师100余名,上下课不准时,加上学校没有围墙,且有个涝坝,周边的农户会把牛、羊等赶到那里喝水。

一个字概之,“乱”。

上任后,张生成多次找领导协商,年底,学校围墙建起来了。同时,他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强调:“上下课时间必须统一;摸清各个教师和学生家庭情况。”

1981年9月,教师伊马尔家的墙塌了,张生成便带着年轻教师前去帮忙。此后,学校风气大变样。

“把老师、学生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张生成说。

1995年10月,团场开展“职工技术教育和扫盲教育”,张生成被抽调至团场机关,负责组织协调工作。1996年2月,中央、兵团督导组考核通过。

此后,张生成便在团场组织科工作了6年多,负责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日常工作。

2004年,张生成正式退休。

2008年,友好社区成立,是火箭农场的第一个社区,工作繁杂,千头万绪,需要一个有责任心、懂行的人来帮忙。

团场领导第一个想到了他:“老张,你可得再‘上马’了!”

他性格直爽,职工群众有啥事也都愿意和他唠叨几句。他想,那就干一年吧。谁知,这一干,就是8年。

2016年,张生成从友好社区“编外人员”的岗位上主动退了下来。

如今,他已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耄耋之年的老人,额头皱纹深深,除却年龄,他有另一番解释:“脑门上的皱纹多,是以前过苦日子愁出来的;脸上的皱纹多,是现在好日子笑出来的。”

在兵团,如张生成一般的老一辈军垦人犹如绿洲上的一棵棵白杨,虽然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但是它们伟岸、正直、质朴,以极强的生命力顽强生长,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风拂过,簌簌有声。

他们的皱纹里,潜藏着兵团的变化。

(谢增杰 张国锋 吉荣)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