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十三师政务网门户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专题专栏>> 归档专题>>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正文
【我和我的祖国】家乡的变迁
来源:兵团第十三师   作者:新闻中心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9-06-28 10:55:08

每个人心中对祖国的概念都有所不同,而我对祖国的概念和感情,是我从家乡不断的发展和变迁中慢慢感受到的。

记忆的最初——农耕的艰辛

1996年,我6岁。那时最开心的事就是跟着爷爷奶奶下地干活,我可以在地里尽情的玩耍,农耕的记忆也是从那时起慢慢沉淀在我的记忆深处。

爷爷奶奶告诉我:“必须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才能致富”。我们春天给土地播种小麦和棉花种子,秋天时收获采摘,大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那时,虽然物质匮乏,但邻家做了好吃的饭菜,都会匀一碗出来端到你家。

过年是吃肉最多的时候,平时的饭菜里只能见到一点荤腥。大人们就拿火腿肠代替肉炒菜,我就特别爱吃火腿肠、方便面这样的“洋玩意”,一周能吃到一次都很开心。

爷爷总是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告诉我,在他小时候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只能靠吃红薯和土豆充饥。如今,我们国家还有人过着吃不饱饭的日子,所以一定要珍惜粮食。爷爷的谆谆教导使我后来总会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尽量不浪费。

记忆的延续——工业的兴起

1997年,我7岁。上学后我跟着父母在红星二场场部居住,周末和放假时才能回到爷爷奶奶家。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年,团场开始盖第一栋楼房。那时,能住进楼房是一件多么难得和开心的事,我意识到我的家乡开始改变了。随后,团场陆续有了化工厂、食品加工厂、面粉厂等厂房,母亲当时就在食品加工厂工作。主要工作是把从各个连队收集的洋葱进行检验后洗净、切片、烘干、装袋和打包,用于外贸出口。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为人们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许多年轻人放下锄头,来到工厂上班。

那几年,团场开始不断修路,交通得到了极大改善,场部的商业圈也逐渐得到发展,有一部分人开始做起了小本生意,收入也随着生产形式的变化而增加。人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楼房越盖越多,2006年,我家也终于搬进了楼房。

记忆的始今——科技的腾飞

近年来,我的家乡在兵师党委的领导支持下,科技创新为农业发展开启了新篇章,家乡的人们从人工播种、纯手工采摘收割到依靠科技的力量,机械化得到推广和运用。科技为大家提供了便利,不仅减轻了职工群众种地的艰辛,也减少了务工人力成本,提高了收益。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这是课本中人尽皆知的歌谣。哈密山南瓜果飘香,“密作”贡瓜核心区的成立更是将哈密瓜的种植提升到新的高度,从种植、生产、质量等方面严格布控。如今,职工群众蒸蒸日上的好收益不仅得益于科技,更是网络信息的发展带来的成效。不仅如此,政府也提供了很多的市场便利,如“桑葚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总之,科技的力量是无尽的,家乡从小规模种植到大批量加工生产,从单一的经济链条到串联式经济,科技已经和发展密不可分,息息相关,我的家乡也紧随着科技的步伐稳步前行。

后续——使命在延续

祖国崛起,经济腾飞。我目睹了家乡30年的飞速发展,从泥泞小路到康庄大道,从土砖瓦房到宽敞楼房,从在家务农到工厂就业,我的家乡在变迁,祖国更是在飞越发展。

如今,我已成为了一名铁路公安,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要时刻谨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热爱祖国和神圣的警徽。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刘佳)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