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十三师政务网门户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专题专栏>> 归档专题>>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正文
【我和我的祖国】闪亮的日子——记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林祥庆
来源:兵团第十三师   作者:新闻中心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9-07-08 10:27:29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在红星二场一间普通的民居内,已近90岁的林祥庆老人精神矍铄,谈起当年自己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时,他饱经沧桑的脸上,洋溢着动人的荣光。

一曲战争壮歌,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穿越时空隧道,在老人的讲述中,一一再现。

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

林祥庆生于1931年,今年88岁,四川省内江地区资中县人。

林祥庆幼时家境贫寒,父母在他12岁时双双去世,当时,他最小的妹妹才两岁多。

父母不在了,生活还要继续,家中无房无地,只能一边靠亲戚帮衬着,林祥庆一边四处给别人打零工挣钱,挑炭、编簸箕,12岁的林祥庆就这样慢慢长大。

1950年,土地改革后,当时已经是民兵的林祥庆家中分到了土地。对农民而言,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希望。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1951年5月,林祥庆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村里乡里都给我们戴上大红花,可光荣了,不过也有人背后议论,说我们是‘去送死’的。”林祥庆说,“我没吃没喝,没房子住,是共产党给了我一切,国家需要的时候,我当然要挺身而出,我没想过上了战场会怎么样,虽然弟妹都还小,但是家里有地,他们也就不愁吃饭了。”

入伍后,林祥庆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64军。经过参军后的一系列入朝教育,1951年8月,林祥庆和战友们入朝,番号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9兵团64军191师573团独立炮连,林祥庆是120迫击炮的瞄准手。

一米多长、口径十几厘米的迫击炮弹送到炮膛里,观察镜就在炮膛旁边,瞄得准不准,全在瞄准手。

“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的,不过后来慢慢就好了,大家都卯着劲比赛,看谁瞄得准。”林祥庆说,战友们还编了一首歌,有句歌词是“你消灭一个班,我消灭一个排”说的就是这事儿。

入朝后的艰苦岁月

严寒、饥饿、武器装备落后、弹药匮乏、供给困难……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战争变得越来越惨烈。“有时正要开饭,敌机来了,只好躲进防空洞,弹片都落到菜盆里……”林祥庆说,行军打仗,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饿着肚皮与敌人拼也是常有的事。

由于敌机的狂轰滥炸,志愿军部队后方的供给运不到前方部队,战士们经常是一把炒面就一把雪吃。粮食供应不上,还不是最糟的事,最糟糕的是敌人到处投毒,连干净的水都很难喝上。“河水不能喝,只能扒干净的雪吃,要把胳膊伸进很深的雪底下才能掏到干净的雪。”林祥庆说,冬天最难熬,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各种罐头食品也不敢吃,因为怕敌人投毒,志愿军只能忍痛销毁。

当时行军需要背负的东西也很重,防毒面具、干粮、观察镜、背包等,班长、排长他们都比林祥庆年纪大,抢着帮他背东西,林祥庆就死命地抱着自己的东西,不给大家添麻烦。

在朝鲜战场,美军空军非常猖狂,白天飞得很低,夜间为了看得更清楚,美军飞机还经常在行军路上扔照明弹。

让林祥庆自豪的是,即使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没有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

“我们在朝鲜的纪律很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约束着战士,谁违反纪律马上就会被处分,甚至会被枪毙。”林祥庆说,“一切行动听指挥是真的要做到的,哪怕敌人的子弹打到你了,也绝对不能动,否则暴露的是整个部队的行迹,损失更惨重。”林祥庆说。

1952年开始,丧心病狂的美军开始了细菌战,利用苍蝇、蚊子等传播病菌,志愿军战士很多都患上了疟疾。

战事最吃紧的时候,美军飞机对平壤展开了大轰炸,平壤的土地上,极目望去,看不到房屋,交通要道也全部被炸毁,吃的运不上来。

林祥庆所在部队在山脚下挖了防御工事,住在坑道里,美军飞机对志愿军所在的山也进行轰炸,敌机飞得低到可以看清飞行员,在连续轰炸几个小时之后,山尖都被炸平,山上的树叶被炸完烧光。

为了彻底断了志愿军的活路,在飞机轰炸后,敌人又用炮弹来打,山上的土都被打到翻了又翻。

炮弹打过还不算,敌人还用燃烧弹烧,整座山上的土都被烧红了。

“说实话,那个时候我根本就没想过还能不能回国。”林祥庆低喃道。

当时参军的津贴都是送到司令部,然后统一发回国内。“有一次,司令部被炸了,每个人都要重新登记,没有人多报一毛钱。遇到要攻坚,大家都是争先恐后的,都不怕死。”林祥庆说。

就这样,到了1953年7月27日,林祥庆跟随部队回国。

开荒造田奋战兵团

从朝鲜回国后,林祥庆所在的部队驻扎在辽宁省,没有营房,就分住在老乡家里。

1957年4月,林祥庆退伍回到了四川老家。

在四川,林祥庆到民办中学去教过书,参加过“大炼钢铁”,还在堂姐的张罗下,和同是内江人的张禄云结了婚。

1959年,原农五师(现十三师)人事处到四川招干,林祥庆报了名,就这样来了新疆,在兵团扎了根。

因为小时候读过几年书,林祥庆到农五师后,被分到了当时的红星一牧场(军马总场)扫盲班当文化教员。

当时没有正式的教材,为了教好学员认字,林祥庆想了不少办法,他找来许多旧报纸,剪下相关的文字贴在日常用品上,就这样,学员们学到的字 越来越多。林祥庆还因此被评为“扫盲积极分子”。

1962年2月,林祥庆来到了红星二场工作。

当年的红星二场没有房子,大家伙都是挖地窝子住,在一人多高的芦苇草里,在戈壁滩上,开荒造田。

“那个时候的条件是真的很艰苦啊,为了挖排碱沟,大家都是天不亮就起床,争先恐后,到了吃饭的时间,把铁锨洗洗干净就当碗来用,从来不讲索取,都是想着怎么完成任务。”老伴张禄云插话说。

“是啊,她跟着我也吃了不少苦,头一天还挺着大肚子在地里干活,夜里就生娃了,没坐过像样的月子,那个年代想买块豆腐都没地方买。生完孩子56天后就又上班了,孩子就放在托儿所,但就在那样的条件下,我们还是坚持着,因为一直以来我都相信,跟着共产党准没错儿!”林祥庆坚定地说。

林祥庆夫妇养育了5个子女,他一直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跟着共产党好好干,少讲条件,多奉献,5个孩子也都成长为诚实踏实的人。

“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入党。其实我是入过党的,只是从朝鲜回来以后,因为时间久远,资料遗失,无法确认我的党员身份了,但是我这一辈子跟着共产党是没错的。”林祥庆觉得有些可惜。

林祥庆说:“现在我们老两口都有退休工资,还年年涨,看病有医保。还是党的政策好啊,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兵,我很知足。”

记者不自觉地直起身子,用敬佩的目光看向林祥庆。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显得很平静,像是解释一样地继续说:“我怎么能不知足呢?和我的一些战友相比,我幸福多了,他们牺牲在了朝鲜,而且长眠在了那里,都是20多岁啊,还没成家呢。你看我,有吃有穿,活到这么大岁数,还能看上电视,用上空调、手机……和平真好啊!”(刘妍)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