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十三师政务网门户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走进/图说 十三师>> 文化建设>> 正文
十三师文化建设概况
来源:兵团第十三师   作者:宣传部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06-19 15:22:00

十三师是一支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六军十六师,历经秋收起义、百团大战、延安保卫战等著名战役,功勋卓著。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时亲自命名这支部队为“红星部”。194911月进驻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新疆哈密,解放新疆、平叛剿匪;195410月响应祖国号召,集体就地转业,在哈密兴修水利、开荒造田,履行屯垦戍边的使命。“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千万里,扎根东天山”是十三师发展历史的真实写照。

在六十余年的屯垦戍边实践中,十三师坚持把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红星精神作为十三师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把履行好屯垦戍边使命作为共同的思想基础,在全师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团结和谐的社会风气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打造了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旅游文化、屯垦戍边文化深入融合的文化资源格局。

一、精神文明创建成果显著。十三师把兵团精神、红星精神融入职工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在全师广泛开展“三冬”活动、“道德讲堂”、“善行义举四德榜”、“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国庆升旗仪式、“抗战胜利7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感动十三师人物评选、十三师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有效活动抓手,选树了一批道德模范典型人物,有力推进了全师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职工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为十三师塑造“五个形象”提供了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近年来涌现出裴勇俊、付江录、宝汗·埃恩赛根等一批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和兵团道德模范获得者;十三师公安局、火箭农场机关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红星一场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红星二场获全国文明村镇,为十三师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十三师着力在师、团、连三级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资1.13亿元的十三师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博物馆)工程主体完工即将投入使用;投资9000余万元的师群众文体活动中心竣工投入使用,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了全师广播电视双向网改造工程,投资6800余万元新建34个职工综合活动室。进一步实施西新工程、东风工程、春雨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及时下拨资金、专款专用,面向基层困难群众、少数民族群众免费赠阅兵团手机报,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基本完成,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率。农村电影放映深入各基层边远连队、少数民族连队,每年完成876场公益放映。目前,全师有师级文体活动中心一个,在建师级文化馆一个,8个团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45个连队综合活动室,72个图书室,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8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连队服务点。

三、文化传媒不断做大做强。十三师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办网,加强《哈密开发报》、十三师广播电视台等重点媒体基础设施、采编队伍和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报纸、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质量,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打造了一批具有本土文化特点的品牌栏目,提升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十三师投入1400多万元建设了十三师广播电视台电视高标清同播采编播系统和调频广播系统建设,在全兵团率先实现了电视高标清同播;完成了哈密开发报改版、电视高标清同播、十三师调频广播正式开播三大行动,调频广播每天8档较高质量的直播节目在区域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完成全师“三网融合”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师广播电视台新闻传输平台建设项目。现全师有广播电视台(站)9座,调频广播11座,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台5座,其中,纳入国家广电总局管理的师级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无线频道播出广播电视节目模拟信号50多套,用户达21000户。全师广播电视总覆盖率达98%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5%

四、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坚持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送卫生、送法律、送信息下基层活动。团场每年举办一次文艺汇演,师每两年举办一次文艺汇演。不断提升“灿烂红星”、“歌咏活动”、“职工文艺汇演”、十三师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元宵节社火活动等系列活动的层次和水平。根据职工群众的爱好和需要,因地制宜地组建了各具特色的器乐队、锣鼓队、民族歌舞队、业余(含老年)文艺表演队等。十三师坚持以弘扬先进文化和中华文化、 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己任,积极推动哈密区域各族群众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全师各团场与临近20个地方乡、镇、社区联合举办广场文化节,近三年举办春晚、广场文化节、十二姆卡姆等活动150余场、参与职工、农民达10余万人次,进一步振奋干部职工精神、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五、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十三师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十三师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十三师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十三师党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的意见》,研究出台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自2015年起十三师每年拿出1000万元,团场拿出每年不少于200万元的专项资金,助推文化产业发展。2015年成立了师级文化产业园,对入园企业在场地、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玉石商贸城、丝路文化艺术城、创博文化产业园、红星创客基地等一大批文化企业入驻十三师。20169月,命名了第一批师级文化产业示范项目。201610月承办了兵团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暨文化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十三师文化产业得到兵团、各师高度评价。

六、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实施文化精品战略,连续4年实施宣传思想文化精品“六个一”工程,出品了电视纪录片《天山忠魂》、文化影像制品集《家园》、广播剧《马鞭的召唤》、十三师文物志、“红星系列丛书”等一批文化精品,集中展示了十三师文化发展成果;创办《红星文艺》文学季刊,打造了文艺发展平台;拍摄十三师形象宣传片,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设立了“红星文艺奖”,对优秀的文艺作品和艺术家进行表彰和奖励。建立健全师、团文联组织建设,加强基层文联干部队伍建设。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地开展文联活动,以文艺骨干队伍带动基层文艺活动的开展,不断壮大文艺工作者队伍。

七、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十三师对全师文物遗址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出版了十三师第一本文物志,红山农场红山口遗址群、柳树泉白杨沟佛教遗址、柳树泉坎儿井、黄田农场庙尔沟遗址、焉不拉克古墓群、红星四场巴木墩大型祭坛遗址等项目列入国家和兵团文物保护规划,争取到柳树泉坎儿井、焉不拉克古墓群保护规划资金1760万元,庙尔沟佛寺遗址保护资金200万元;同时对红星二场解放初期老建筑群,包括地窝子遗址、仿苏建筑、老八连营房、老三连红星俱乐部旧址、五道沟渠首和老粮仓在内的老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申报兵团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全师认定收藏单位3家,录入文物133件(套)。十三师文化馆项目(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进展顺利,主体完工,现已开展馆藏文物征集工作。

八、文化援疆异彩纷呈。借助河南省文化援疆机遇,先后引进河南电视台品牌栏目《梨园春》、《华豫之门》、《武林风》、《汉字英雄》、《金色好声音》走进新疆哈密、走进兵团第十三师开展了系列大型文化援疆活动。选调荣获国家“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的豫剧《焦裕禄》、《村官李天成》和话剧《红旗渠》,成功举办了“优秀舞台剧目援疆演出周”活动。选调河南豫剧院三团的大型现代廉政题材豫剧《全家福》和经典现代豫剧《朝阳沟》进行专场演出;与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省美术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了“汉字展”、“共和国钧官窑瓷器精品展”、“洛阳文物精品特展”等高水平展览活动;河南省歌舞演艺集团大型交响合唱《朝阳沟》赴我师演出,河南电视台合作拍摄的6集纪录片《天山忠魂》,成为兵团成立60周年的重要献礼片,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让基层职工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文化援疆的成果,打造了文化援疆品牌。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