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一大早,柳树泉农场四连“两委”成员刘宗鹏正在居民王新全家的危房改造现场查看工程建设进度。“老王,您放心,新房地基打好了,建起来就快了!”他笑着对王新全说。
从新疆军区某甲种师的优秀士兵,到如今的基层连队骨干,47岁的刘宗鹏始终保持着冲锋的姿态。
2002年6月,24岁的刘宗鹏在部队第一次挽起袖子献血。22年过去,他的献血证已攒下厚厚一摞——25次献血。“在部队保家卫国,退役后也能守护生命。”他总这么说。
这份守护更体现在危急时刻。有一年夏天,连队一户居民家突发火灾,浓烟滚滚,刘宗鹏抄起水管就冲进火场,他带领大家扛着水枪鏖战两个小时,大火扑灭后,他瘫坐在焦土上,脸被熏得黝黑。
在四连,职工群众戏称刘宗鹏是“长在地里的干部”。危房改造期间,他连续4个月泡在工地,武装部搬迁时,他带头钻到地下库房整理物资,凌晨3点的月光见证过他满手的老茧。
“他是真把咱当亲人!”居民冶东新摩挲着刘宗鹏硬塞的500元助学款,眼眶发红。女儿初中毕业后,冶东新想让女儿去读技校,但女儿却坚持要上高中,刘宗鹏三次登门,最终说服了他。如今,冶东新的女儿已坐在高中课堂,书包里还装着刘宗鹏叔叔送的新文具。
如今的四连,葡萄架下欢声笑语,新居整齐划一。刘宗鹏仍保持着军人的习惯:每天早起巡田,随身带着记事本,谁家地要浇水、谁家房要检修,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家里,师级“优秀共产党员”“最美退役军人”等证书熠熠生辉。今年他又被评为师市劳动模范。面对荣誉,他却淡然地说:“我就是个普通老兵,干了些分内的事。”
夕阳西下,刘宗鹏的身影又一次消失在连队的巷道里。他的脚步坚定而有力,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脱下军装,我还是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