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 团场动态 >   正文
千古悠悠白杨河
时间:2025-05-26 10:11 来源:第十三师新星市 作者:柳树泉农场

白杨沟村位于柳树泉农场东部的农十连(现八连)中部,距团场场部约10公里。这里地下水源丰富,自溢的泉水汇流成河,长年冲刷着村东西两边北南走向的深沟,沟深达10米,沟宽达20米,因曾有大片的白杨树,所以称其为“白杨沟”,河称其为“白杨河”。蒙语称白杨沟为“布谷尔”,意为“坚固的桥”。维吾尔语称此地为“托库孜布拉克”,意为“九眼泉”。

这里曾是丝绸之路上香火鼎盛的佛教圣地。隋唐时期,佛教在新疆地区进一步走向兴盛,出现了中原佛教回传新疆地区的现象,大批汉僧携汉语佛经来到这里习修禅定,白杨沟佛寺应运而生。

白杨沟佛寺主要遗存在白杨河西岸,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形式多样,有的在断崖立面上凿出窟体后,再用土坯砌筑,并在窟前接砌前室;有的利用断崖直接开凿成窟;还有的在断崖相接的台面上用土坯砌建成窟。洞窟平面以长方形居多,方形次之,有单窟,也有两窟和三窟相连的,其建筑、造像和绘画艺术,在当时达到了较高水平。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录了玄奘法师在白杨沟佛寺停留10多天,为寺中众僧开坛讲经史实。公元629年,玄奘从长安出发,独自一人西出玉门关、穿过八百里流沙河,来到了西域第一站伊吾,“既至伊吾止一寺,寺有汉三人,中有一老者,衣不及带,跣足出迎,抱法师哭哀号鲠咽不能已已言”。玄奘在此讲经说法,弘扬佛法。玄奘走后,白杨沟佛寺香火越来越旺盛,规模也越来越大。到了14至15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哈密后,白杨沟佛寺逐渐废弃。历经风雨侵蚀和人为毁坏的白杨沟佛寺,洞窟内已难觅造像,只有依稀可见的壁画和佛寺的残垣废墟,在默默诉说着这佛教圣土的昔日辉煌。

今天,柳树泉农场八连各族群众更加自觉地加大白杨沟佛寺遗址的保护力度和白杨河的生态保护。千古悠悠的白杨河依然潺潺流淌,流经柳树泉农场、流向五堡镇,滋润五堡,使其大枣成为闻名全国的“名、优、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