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 团场动态 >   正文
朱胜学:沙枣泉畔守初心护民安
时间:2025-10-24 18:49 来源:第十三师新星市 作者:柳树泉农场

在柳树泉农场五连,提起副连长朱胜学,大家总会亲切地说:“朱连长是看着我们日子好起来的。”1967年出生在柳树泉农场的他,在此扎根,从打工青年到连队干部,成为沙枣泉畔“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

“刚接手工作时,我连账本上的名字都记不全。”回忆起初入连队工作的场景,朱胜学记忆犹新。1985年,他先在三道岭打工谋生,后因柳树泉农场十三连成立,凭借踏实肯干的劲头当选工会主席;1997年转任连队出纳,2002年调任柳树泉农场五连会计,可这份“算账”的工作,却让他犯了难。

沙枣泉是柳树泉农场五连所在地,距离团场20公里,少数民族职工多,语言不通、账本看不懂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两座大山”。

“当时都是手工记账,一家一户的承包信息、缴费明细全靠笔记,名字记混了,账就容易出错。”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朱胜学白天泡在连队财务科,跟着老会计学做账、练流程,晚上抱着教材自学,见缝插针向大家请教。

面对“名字记不住、账目易混淆”的问题,他琢磨出一套“土办法”:给每张票据编上专属编号,在账本里做详细目录,把职工姓名、家庭住址、承包地块对应起来,闲时就对着目录“认人记户”。两年时间,连队职工的情况他烂熟于心。

2010年,连队推行信息化办公,已过不惑之年的朱胜学又给自己“加压”。他从最基础的打字、制表学起,白天忙工作,遇到不懂的就请教年轻同事,从“小白”变成了能熟练处理报表、制作台账的“能手”。

2021年,因工作实绩突出,他被职工选为五连副连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服务职工的初心始终未变。作为连队发展的“参与者”,朱胜学最骄傲的是看着职工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2010年,是五连发展的“转折点”。此前,连队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职工增收始终“慢半拍”,连队决定调整种植结构,引进阿克苏纸皮核桃。为打消职工顾虑,他带头宣传政策,跟着技术员跑田间,手把手教职工修剪、施肥、防病虫害。

“刚开始也怕种不好,朱连长天天来地里指导,还帮我们联系销售渠道,心里很踏实。”五连职工阿依先木·司马义说,家里种了12亩核桃地,每年能产3吨左右,收入稳定。“核桃行情最好时,年收入达八九万元。”朱胜学说。

日子好了,朱胜学更惦记着特殊群体。孤寡老人马玉贞曾住在破旧平房里,生活不便,连队积极协调,让老人搬进了廉租房。因其干不动体力活,他就常去帮忙收拾屋子,自家种的蔬菜成熟了,也第一时间送过去。

谈及这些年的变化,朱胜学坦言:“如今,看着连队的土路变成水泥路,土坯房换成新小区,职工的腰包越来越鼓,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他希望等退休后还能接着种好自家的地,看着核桃年年丰收,更盼望有更多年轻人能来到团场,带着新思想、新技术,把五连建设得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