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实践团赴第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开展以“语言筑基、文化润心”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有幸专访了石河子大学2002级农学院校友、现任柳树泉农场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甘晓琴,聆听她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兵团、服务基层的感人故事。
甘晓琴于2002年进入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学习。她深情回顾道:“石大教会我能吃苦、不断学习和提升抗压能力这三样最宝贵的财富。”毕业后,她毅然选择留在兵团,从基层农技员做起,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排忧解难。她通过小面积试验、免费示范等方式推广农业技术,逐步赢得群众信任,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甘晓琴的基层履历丰富,经历过农技推广、纪委、信访、社会事务等多个岗位。有时她一天需要接听300多个电话,处理各类应急事件,常工作至凌晨。尽管压力巨大,她从未退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能坚持、能奉献”的石大精神。
她寄语广大青年学子:“基层是成长最快的地方,能让人真正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她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
甘晓琴的事迹深刻展现了石河子大学“立足兵团、服务边疆”的办学精神,也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中,青春才会闪耀最动人的光芒。
此次访谈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课,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实践团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甘晓琴校友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