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至25日,由淖毛湖农场文体广电旅游中心精心策划主办的“非遗拾光,守艺人心”手工体验活动温情启幕,为期两天的活动将刺绣、扎染、漆扇、马勺脸谱绘画四项富有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相继呈现在辖区职工群众与活泼可爱的孩子们面前,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洗礼与匠心之旅。
活动现场始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热情与欢声笑语。刺绣体验环节中,大家在指导老师的耐心讲解下,从认识针法开始,一针一线地勾勒出精美的图案。细密的针脚不仅绣出了花鸟虫鱼的生动形态,更绣出了大家对传统女红技艺的细致感悟与对美好生活的细腻表达。志愿者李延浩说:“小时候在家里经常看妈妈和奶奶做针线活,没想到原来小小的刺绣也有这么多的学问,这次活动我的刺绣还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收获非常多。”
在布艺扎染的课堂上则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与创意。团场志愿者马清翊举着刚完成的浅蓝渐变围巾笑眼弯弯的说:“经过折叠、捆扎、浸染,蓝色的颜料在素白的围巾上晕染开来,像把蓝天白云披在了身上。”阳光下,各色扎染作品错落摆放,惊叹声与成就感充满了整个空间,大家切身感受到了古老染色技艺的随机之美与创造之乐。
在手工漆扇制作环节,非遗课堂指导老师符小娜告诉大家:“漆扇制作需要先将不同色彩的漆料滴入水中,通过勾、拉、转等技巧,在水面形成变幻莫测的纹理,再将洁白的扇面缓缓浸入、提起,这过程需要有点耐心。”大小朋友们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纷纷开始尝试,一幅幅宛如山水画卷的独特图案便永久留存在了扇面之上,其绚丽的色彩和流动的意境,带来了视觉和艺术的双重享受,令人赞叹不已。
马勺脸谱绘画活动作为一项亲子活动同样吸引了众多目光,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手握画笔,蘸取鲜艳的颜料,在马勺上专注描绘,将历史人物或神话传说中的角色脸谱勾勒得栩栩如生,在亲笔描绘中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民俗艺术的夸张魅力与深厚底蕴。
此次“非遗拾光,守艺人心”系列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手工制作,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浸润。它让古老的非遗技艺从书本和展柜中走出来,变为可感、可触、可参与的生动实践。活动不仅有效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基层社区的普及、传承与活化,更为淖毛湖农场的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