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市“六星”党支部建设工作系列报道之产业兴旺星:
党建引领创业路 走出产业兴旺新图景
“喂,您好,驴奶给您放门口了。”6月25日一大早,火箭农场六连养殖户王万里载着新鲜的驴奶进行配送。这份小营生,是他十几年坚持的成果,更是连队党支部“走动式服务”精心浇灌出的“致富花”。
今年47岁的王万里,是连队有名的“养驴专家”。十几年前,他看准了毛驴养殖前景,从五六对起步。但创业路上,困难不少:缺少防疫技术,优质饲料运输难,场地规划也费神……
王万里说:“现在养有100多头驴,一年收入几十万元,效益还不错。”
在养殖过程中,连队党支部在常态化走访中精准“把脉”:缺技术,立刻协调畜牧业专家上门,提供技术指导;愁饲料,主动对接周边合作社开通“绿色通道”;场地规划、物资调配,事无巨细帮忙解决……党支部的“引擎”动力,转化为养殖场发展的“破局”力量。
“下一步打算将驴的品质进一步改善,把服务质量再提高,数量上再增加。”王万里说。
王万里的“驴奶经济”,只是六连党支部擦亮“产业兴旺星”的一个缩影。在党支部的引领下,连队产业多点开花:412亩土地完成高效作物调整,色素辣椒、双茬大陆菜亩产值超1.2万元;蔬菜大棚直供商超,带动社员增收;“芒心”牌酸奶畅销全疆;庭院经济,成了职工群众增收的“聚宝盆”……
火箭农场六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王荣生说:“连队将以'六星’党支部建设为引领,深耕产业兴旺。一方面优化种植结构,总结117亩双茬大陆菜种植经验,扩大色素辣椒、冬瓜等高效作物的种植规模,深化与商超、合作社的合作,稳固产销链条;另一方面聚焦庭院经济,以养鱼、奶牛养殖为突破口,通过技术帮扶和政策支持,助力养殖户扩规模提品质,并鼓励大家通过电商拓宽销售渠道,以多元产业驱动乡村振兴。”
晨光渐渐褪去,当王万里结束最后一户配送,擦拭着奶罐车时,百公里外红星四场十连国道旁的烟火气已升腾而起。中午时分,张新芳的面馆迎来了一天最忙碌的时刻。大碗牛肉面和劲道拌面,吸引着南来北往的食客。
顾客万继军说:“这个加气站位置很方便,下高速就能看到。站内设施齐全,我们加完气能就近吃饭休息,饭后还能活动活动,大家都愿意在这儿停留。”
一年前,张新芳敏锐察觉到十连紧邻高速路口的区位优势,在党支部的鼓励下,选择在这里开一家面馆。“分量足、味道好”是他的金字招牌。张新芳说:“这里人流量大,收入较为可观,我打算再增加一些菜品,让顾客吃得更丰富。”
红星四场十连借助紧邻G30连霍高速的区位优势,鼓励职工发展服务业。如今,商铺有20余家,涵盖加油站、车辆维修、菜店、饭馆、民宿等,50余名职工实现增收。
十连的活力,同样源于党支部“产业融合”的思路。在一产上,改造低产枣林,套种吊干杏、西瓜、辣椒等作物;在三产上,盘活资源,鼓励房屋升级出租,发展餐饮、民宿、汽修。党支部还积极链接资源,组织电商培训,为农产品插上“云翅膀”。
从王万里送驴奶滚动的车轮,到张新芳面馆升腾的烟火;从六连庭院经济的“百花齐放”,到十连国道旁的“驿站”繁荣……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背后,是“六星”党支部建设落地的“大”文章。师市以“产业兴旺星”为核心,把党支部的组织优势、服务效能,精准转化为引领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多元增收的强大动能。
师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石金钢说:“我们将紧紧围绕'产业兴、职工富、连队强’的目标,创新工作方法、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连队'产业兴旺星’的建设工作,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引导团连职工群众持续调优调新调强农业产业结构,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带动职工增收、农业增效、团连发展。”
(魏巍 王星宇 谢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