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社区时,我总以为社区工作就是处理家长里短的小事。”6月27日,黄田农场全鑫社区社会工作者王晨琨翻开写满标注的走访笔记说:“直到深入接触了这项工作,才懂这些‘小事’全是牵着万家灯火的大事。”
在这个少数民族占比达33%的社区里,以王晨琨为代表的青年社工群体正成为基层治理的鲜活血液。
据了解,全鑫社区有16名青年工作者,占比达64%。他们被编入2个网格,组成“青春治理方阵”,每日穿梭于84栋居民楼间,用“铁脚板”丈量民情,他们正以青春活力重构基层治理生态。
走进社区卫生服务站,黄田农场医院联合红星医院正在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社工王郑怡在现场做志愿服务,“奶奶,您的血压显示正常,您放心吧,要是哪天觉得闷得慌,我们多来陪您唠唠嗑。”
“以前遇到问题,都不知道该找谁,现在一个电话、一条消息,就给我们解决了!”居民姚建川感慨道。
每日进行入户志愿服务时,青年社工会陪老人唠家常、打扫房间。小到调试智能设备、晾晒被褥,大到协助申请补助、协调房屋漏水维修,都事无巨细。不仅如此,他们还会耐心倾听居民诉求,及时化解邻里矛盾纠纷,以“小切口”服务社区“大治理”。
居民耿生斌对青年社工的效率赞不绝口:“不管碰到什么困难,他们总能及时帮忙解决,特别热心。”
这样的日常每天都在上演,引入青年力量后,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大幅跃升。
同时,青年社工积极向老干部请教工作经验,从矛盾调解技巧到社区活动策划,老干部倾囊相授,将走访沟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毫无保留地传递,青年社工结合新思路、新技术快速成长,实现了基层服务经验传承与创新融合。
社区“两委”成员孙彩霞说:“这些年轻人把数字化思维和活力带到工作中,让社区治理有了新面貌。他们作为青年志愿者、网格员,各方面都表现优秀,社区工作提升特别明显。”
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全鑫社区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引领更多青年参与社区治理当中,以服务换服务,激发了社区基层治理“造血”功能。
(张娟 韩冰洁 南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