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市“六星”党支部建设工作系列报道之共建共享星:
以“共建”破题 以“共享”聚力
在师市基层治理蓝图里,“六星”党支部如同灯塔指引社区发展,其中“共建共享星”是构建和谐社区、实现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它以党建为引领,串联社区党组织、党员、居民及各类社会资源,绘就社会治理共建共享新图景。
6月19日上午,火箭农场湘江路社区天府惠串串香火锅店内,一场“商户议事会”正在进行。
“节假日车位不够,客人开车转两圈没地儿停就走了!”天府惠串串香火锅店负责人王妍颖说。隔壁商户唐张丝玄接过话茬:“流动摊贩占道、电动车抢占车位,乱象频出。”
商户代表你一言我一语,社区工作人员认真记录并参与讨论,清晰标注各项诉求,原本该是抱怨声此起彼伏的场面,现在变成了对策研讨会。
不到两个小时,湘江路社区联合网格员、警务人员开展商圈环境整治行动,劝导占道摊贩、清理违规杂物、引导车辆规范停放,实现商户门前秩序“大变脸”。
“社区帮我们协调了停车位,现在是车顺、人顺、生意顺。”王妍颖的感慨,折射出社区“网格吹哨、支部报到”的民生温度。
据了解,位于火箭农场前进大道核心商圈的湘江路社区,拥有900余户商业主体。社区将辖区划分为9个网格,每个网格由网格长牵头,网格员、物业、党员协同联动,构建起“难题不出格”的治理闭环。
“商圈议事解难题,网格治理显效能。截至目前,我们社区矛盾纠纷调处率100%、化解率超85%。”火箭农场湘江路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主任毛兴元说。
“社区把商圈规划建设得非常好,我们提的反馈也很快就处理好了。”居民阿地拉·艾海提说。
把“各自抱怨”变成“共同破题”,让每个经营主体、职工群众都能成为治理的“发言人”,每个人都在共建共享中焕发着活力。
湘江路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彦斌说:“下一步,我们要把‘六星’标准刻进每条道路,让居民脚下的路都成为幸福路。”
从商圈治理的“烟火气”到养老服务的“夕阳红”,“共建共享星”的光芒正以不同维度照亮基层治理的每个角落。
“叔,今天感觉身体怎么样?”同日,走进红星一场红星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工作人员张春燕一边搀扶着老人进门,一边柔声询问。
2024年底,老人突发脑梗后曾长期卧床依赖轮椅,如今在照料中心医师每周两次的针灸康复下,已能拄拐行走。“上个月还得坐轮椅,现在能拄拐走了。”老人家属杨凤英抹抹眼角说,“一天一个样,效果看得见。”
中心特邀医师白雪握着老人的手鼓励:“您现在各项指标都在向好恢复,再坚持一下,争取甩掉拐杖自己走。”这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正是社区打造“共建共享”养老典范的新实践,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康复服务,年均服务超9000人。
走进二楼中医可视化工作站,老人们正排队接受全面体检,下楼步入照料中心食堂,营养师正为老人调整餐谱。据了解,该中心食堂可容纳50位老人同时用餐,配备专业厨师团队为每位老人建立个性化饮食档案。“从低盐低脂餐到糖尿病特供餐,我们用细节让老人吃得安心,让家属放心。”师社会慈善公益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刘国华说。
红星社区将辖区养老设施、医疗资源、志愿服务“串珠成链”,实现老人“足不出社区,尽享一站式养老”的便利体验。目前,社区针对259名75岁以上高龄老人建立常态化关怀机制,每月开展入户走访,在核对高龄津贴信息的同时,为老人们送去贴心的关怀问候。
“我们将以‘六星’党支部建设为统领,打造‘共建共享’养老型社区,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社区党支部书记高红伟说,“要让党支部的根扎进社区土壤,让养老服务的花开在老人心坎上。”
“共建共享星”作为师市“六星”党支部建设的璀璨篇章,正以星火燎原之势激活基层治理动能。师市将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打通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米”,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张娟 韩冰洁 蒋一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