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 政务要闻 >   正文
【对口援疆 潮涌天山】豫疆同心筑医路 健康画卷展新颜
时间:2025-07-06 17:28 来源:第十三师新星市 作者:融媒体中心

“十四五”以来,师市深入贯彻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核心,高效整合豫兵两地资源,在医疗援疆领域成果斐然,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7月1日,在红星医院中医一科(风湿、血液)诊室内,河南省人民医院援疆医生卢文艺正在为淋巴瘤患者陈志忠进行体格检查。

“我25号住进红星医院,到今天已经5天了。经过医生这5天的治疗,再搭配中药服用,效果特别好。” 陈志忠的话语,让援疆仅3个月的卢文艺欣慰不已。

深知哈密区域血液病患者就医艰难,卢文艺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前沿医疗知识与技术引入医院。她通过专业授课、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规范诊疗流程,危重疑难患者诊治水平显著提升。

“我们现在正与红星医院合作推进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争取让骨髓瘤、淋巴瘤患者无需转诊外地。同时,我们也在探索中西医结合模式,利用中医特色减轻化疗副作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卢文艺说。

“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委、省政府先后派出28批共259名专家支援师市,为师市的卫生健康事业注入强劲动力。据统计,这些援疆专家在红星医院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6项,填补了哈密区域多项技术空白;实施 “师带徒” 计划,培养本地医疗人才42人,初步实现从 “输血” 到 “造血” 的转变。在科教研方面,河南省卫健委组织在红星医院开展大型线下专题学术论坛56场、线下教学讲座574场,为专科发展提供了先进的学术理念和技术支持。

在强化人才援疆的同时,师市坚持项目带动战略,落实“输血式” 援疆。“十四五” 期间,累计投入9000余万元,推进火箭农场医院张仲景中医文化康复中心建设、基层团场医院改造提升等固投类项目。此外,师市还以民生为导向,推动援疆医疗资源向疾控、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机构延伸,实现团场医院专科 “多包一” 组团式援疆全覆盖。

7月2日,在火箭农场医院张仲景中医康复中心中医馆内,来自河南省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援疆医生张家恒正在为腱鞘炎术后患者周全让换药。

“前两天我刚做完手术,今天来换药,主治医生正好在火箭农场医院坐诊,离家近很方便。经过张医生的术后中医调理和叮嘱,现在疼痛缓解了很多。” 周全让说。

据悉,张仲景中医康复中心中医馆于2022年开工建设,2023年7月投入使用。该中医馆设有推拿室、艾灸室、康复室等8个科室,可开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疾病诊疗服务。同时,中医馆与河南中医药大学联盟建设“东疆中医特色康复中心”,有力推动了师市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馆的建立和援疆专家坐诊,不仅填补了我院部分科室专业空白,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还让基层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服务。”火箭农场医院副院长王虹乔说。

目前,共有67名援疆专家在各团场医院坐诊,他们不仅承担诊疗服务,还肩负 “传帮带” 重任,助力团场医院医生提升诊疗技术,打造特色诊疗专科,全面提升团场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师市将持续深化豫兵两地交流合作,统筹援疆资源,推进人才援疆,拓展项目援疆。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打造“一高地两中心三体系”,深化“以基层为重点”的医改,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与均衡布局,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健康基石。

(李欣奕 刘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