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 政务要闻 >   正文
【乡村行 看振兴】棉田里的 “丰收密码”
时间:2025-07-31 16:42 来源:第十三师新星市 作者:融媒体中心

“你看这棉桃长得多好,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7月22日,在红星一场二连棉花地,职工李世林粗糙的手掌在棉桃上轻轻摩挲,眼里满是笑意。


谁能想到,这片长势喜人的棉田,3年前却是另一番模样。那会儿棉种刚播下去,10颗总有两三颗不肯露头,出苗率卡在七八成,又赶上红蜘蛛成灾,叶片卷得像焦了的纸,半块地的棉蕾噼里啪啦往下掉,一年忙到头,亩产刚够450公斤。


浮竞文(左一)向李世林(中)和职工讲解健康棉桃的形态特征。


转机出现在2022年春天。“那是小浮技术员第一次来地里,蹲在田埂上扒拉土,指甲缝里全是泥。”李世林至今都记得,团场特聘农技员浮竞文手里的湿度计插在土里20多个小时,边记数值边在笔记本上画滴水示意图,同时告诉李世林,次日起分3段调水量,头水渗30公分,二水加2公斤滴灌肥,保准让种子喝饱又不呛着。


打那以后,每天天不亮,浮竞文都要去李世林的地里看看叶子生长情况。去年7月红蜘蛛闹得凶,凌晨,李世林的手机突然响了,听筒里传来浮竞文急促的声音:“老李,你这块地得赶紧打药!今天我带着无人机过来,保证给你高效打完。”果然,无人机作业后没多久,那些恼人的红点点就销声匿迹,叶片重新舒展得浓绿发亮,此外,还比往年少打两回药,光药钱每亩就省了30元。


“以前总怕棉花长不高,水肥一个劲往上堆,结果秆子细得像筷子,结的棉桃很多都是瘪的。”李世林摸着棉秆,“小浮教我打顶后喷缩节胺,说要把营养往桃里逼。他带着尺子量株高,超80公分就喊‘该控了’。去年秋天摘桃时称了称,平均每个棉桃比前两年重2克,这一算,一亩地就多收几十斤!”


如今这片棉田像被施了魔法,亩产稳稳站上550公斤,去年最高一块地冲到570公斤,今年的目标是突破600公斤。李世林特意在仓房角落留了袋最好的棉籽,雪白的棉絮里裹着饱满的棉籽,要给浮竞文捎去。“他总说这是应该做的,可我知道,没有他趴在地里数棉桃、蹲在埂上算水肥,哪有这么好的收成?”


夕阳把两道影子拉得老长,浮竞文正教新来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辨认成熟棉桃,李世林在一旁搭话:“这技术员,真上心哪!”


(李欣奕 李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