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星二场二连,职工陈金良是连队的“增收明星”。
1994年,陈金良进入团场机耕队,跟着师父学习各类农机具的使用、保养和维修技能。眼里有活,又有一股子钻研的劲儿,这使他很快就出了师,并圆满完成了团场各连队春种秋收的作业任务。
自此,陈金良便与各类农机结下不解之缘。
2015年7月,陈金良光荣入党。他说,这是一生中最骄傲的事。这一年,也是他最难忘的一年。
2018年,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陈金良被分配到了二连,分得40亩棉花地。
跟随陈金良到连队的还有他的七八台机车,30多台农机具。
“这些陆续添置的农机具能充分满足连队大田耕作的需求,除了自己使用外,主要是服务连队的职工群众。”陈金良说。
陈金良扎根连队,精耕细作,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认可。
今年春播,连队90%以上的大田农机作业都由陈金良的机车队负责。
“服务态度好”“地整得平”“残膜回收得干净”……职工群众的反馈,让陈金良心里暖暖的。
“感谢朋友乡邻的支持,大家信任我,我就得把活干好。不能给‘党员’二字抹黑。”陈金良真诚地说。
慢慢地,找陈金良干活的人越来越多,他便雇了七八名职工群众当农机手。
二连职工南新忠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些年,一直跟着陈金良开农机,每年可增收2万元。加上40亩棉田的收入,一年至少能挣8万元。”南新忠说。
8年来,陈金良累计带动职工群众增收100多万元。
为了让农机手安心作业,让职工群众满意,陈金良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
农机维修保养他全程参与,职工群众需求一一回应,农机手作业中遇到问题他现场解决……
“每年春耕春播时,成天往地里跑,熬夜是常事。”陈金良说。
让他欣慰的是,这么多年来,农机手尽职尽责完成工作,职工群众包容体谅,大家一团和气。
近些年,农机作业市场竞争压力大、利润薄,除了支付农机手的工资、农机具维修保养费,陈金良能拿到手的钱一年比一年少,但操的心却更多了。
陈金良曾想过出售一部分农机具,降低风险,减轻负担,但考虑再三,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2022年,陈金良入股购买了一台采棉机。作为股东之一,他每年可分红10多万元。自此,陈金良的年收入提升了许多。
“想要各自收回成本,还得几年,但前途一片光明。”陈金良打趣道,“50多岁,正是‘闯’的年纪嘛。”
(程晓桢 张娟 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