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体还好吗?”8月9日,红星一场红星社区工作人员来到星光花苑小区居民汪达家中,核实低保金发放情况,并详细询问他近期的生活状况。望着汪达脸上洋溢的笑容,工作人员心里满是欣慰。
“社区工作人员就像自家人一样,每周都会来家里看我。”汪达感激地说。
汪达享受的低保金,正是师市根据困难职工群众实际情况实施分类施保的生动写照。2024年,师市将低保月人均标准从2023年的678元提高至712元,同时针对特殊困难群体,额外加大保障力度,既精准又暖心,让每一笔关爱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我们一直秉持着救助工作不能等职工群众找上门的理念,通过主动发现、精准施策,确保各项救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当前正着力扩大监测范围、完善救助体系,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从保基本向提质量转变,让更多困难职工群众不仅能获得基本保障,还能享受到有品质的生活服务。”红星一场为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疆伟说。
同日,在火箭农场银都小区,居民艾某一家也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红利。艾某和弟弟阿某都患有残疾,还要抚养13岁的女儿,全家月人均收入远低于低保标准。今年年初,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走访了解情况后,经细致核实,将艾某、阿某及其女儿3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每月能拿到2100多元,有了这笔钱,经济压力减轻了不少。”阿某感慨道。
同时,火箭农场定期对辖区内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开展动态复核,及时掌握保障对象家庭经济变化,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今年上半年,累计新增低保对象4户6人,辖区内现有低保对象80户109人,累计发放低保金52万余元。
在织密民生保障网的实践中,师市多措并举、精准发力,通过整合人社、公安等部门数据并联动医保局,定期将因病致贫“大数据” 预警名单推送至基层,结合“铁脚板”摸排实现“政策找人”精准服务;同时稳步提高低保标准、持续扩大保障范围、精准实施分类施保,切实筑牢民生保障底线,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职工群众。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师市已累计保障低保对象779人、特困人员29人、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2人,发放救助金407万余元;并分层分类落实保障措施,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及时纳入低保,为临时遇困人员开通“救急难”绿色通道,实施临时救助79人次、新增低保对象10户28人,让民生保障网越织越牢、越织越暖。
(李欣奕 李叶峰 王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