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社区的事都是社区干部的事,现在我们自己也成了‘当家人’,有事一起议、有活一起干,社区越来越像家了。”9月8日,黄田农场朝阳社区居民王玉玲感慨地说。不久前,在朝阳小区道路修缮项目中,社区党支部组织居民群众召开“民情恳谈会”,从施工时间到材料选购,全部由大家共同商议决定,改造工程的顺利完成,赢得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居民群众共同的“家”。近年来,朝阳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推行“五事工作法”,通过“听群众说事、让群众议事、邀群众评事、为群众办事、向群众晒事”,有效激发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逐步构建起“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居民群众的事,居民群众说了算。”朝阳社区党支部书记尚金堂介绍,“五事工作法”不仅是搭建起社区与居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更让居民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组织者”。今年以来,通过这一机制,社区累计解决管道堵塞、暖气漏水、占用充电桩等民生实事193件,解决率达98%,调解矛盾纠纷158余起,结案率100%。
为持续增强社区凝聚力,朝阳社区还积极培育各类社区组织,引导居民群众以兴趣为纽带、以服务为平台,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由非遗传承人木合买提·依为都发起的木卡姆弹唱小组,从最初6人发展至20余人,连续2年在市级非遗比赛中获奖;“夕阳红”巡逻队从7名老党员起步,发展至29人,如今已成为社区安全的“流动岗哨”,累计发现并上报安全隐患200余处;银发工作室、舞蹈队、乐器队等组织也日益活跃,成为社区文化、服务、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朝阳社区,“积分制”管理同样激发了居民群众的参与热情。社区设立“志愿者之家”和“积分超市”,组建11支志愿服务队,拥有志愿者240名。大家通过参与巡逻、环保、调解等志愿服务累积积分,可兑换米、面、油、日用品等实物。2024年,积分兑换价值超过1.5万元。“做志愿、攒积分、兑实惠”已成为社区新时尚。
同样,线上治理也在朝阳社区落地生根。通过“网格+联户”机制,5名网格长、19名网格员和182名联户长每日穿梭于楼栋间,实现“事不过夜、矛盾不出楼”的治理效果。政策信息、事务流程通过微信群、“翼呼百应”平台直达居民群众手中,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社区治理的核心,是让居民群众‘说了算、有干劲、得实惠’,朝阳社区将继续深化‘五事工作法’,不断完善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让每一位居民群众都能在参与中收获归属感、在服务中提升幸福感,共同书写‘和润朝阳·阳光之家’的温暖故事。”尚金堂说。
(张国锋 党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