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放农药、尾肥、调节剂,必须按货架标签分类,既方便农户挑选,又能避免使用错误。”10月4日,在位于哈密市伊州区大泉湾乡大泉湾村的新疆天元农资配送中心,总经理高新斌正细致地向店员讲解农资摆放规范。
作为师市兵地融合的典型实践,新疆天元农资配送中心自2023年12月开业以来,已成为周边农户的“贴心农资管家”。该中心由新疆天元农资公司投入11万元,在闲置的大泉湾供销社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800吨的仓储能力能确保农资供应“不断档”,实现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一站式选购”,为兵地农户采购农资带来了切实便利。
“农户订好肥料后,我们直接送货上门,今年已销售肥料500多吨,销售额突破300万元。”高新斌说。
“以前买化肥得跑到黄田农场,现在不仅出门就能选,还能直接送到地里,太方便了。”大泉湾村村民王新玉的真切感受,正是兵地合作服务民生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师市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兵地一家亲”思想,聚焦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不断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兵地融合发展,兵地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实现服务农户“零距离”。
同日,走进位于火箭农场的新疆银天棉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已整装待发,准备迎接今年新棉收购。一直以来,师市严格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积极实行兵地棉花互交互认,统一兵地棉花质量补贴标准与质量追溯系统,促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实行后,不管是兵团还是地方的棉花,只要质量达标,我们都能顺畅收购,货源渠道也更广了。”该公司负责人王亚龙说。
近年来,师市持续提升棉花产业竞争力与附加值,联合政府、企业、农户推动兵地棉花市场融合。2024年,师市棉花加工企业共收棉8.35万吨,其中兵团棉6.15万吨,地方棉2.2万吨;优质籽棉达6.6万吨,获优质棉补贴2323余万元,为追溯棉农多争取补贴1397.27万元。2025年,2418名棉农参与棉花质量追溯,申报组团数量68个,覆盖棉田18万亩。
同时,师市积极汇聚多方专家资源助力产业发展。通过邀请新疆农科院、奇台县农技推广站等地方科研单位的育种、栽培领域专家,定期前往各团场开展“点对点”精准培训,把专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2025年上半年,已累计举办培训班6场,覆盖兵地种植户、农技人员150余人次,现场精准指导解决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农业生产技术问题10余类,切实为兵地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师市将持续深化与地方农业农村部门的交流合作,共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同时依托农业企业、合作社等载体,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以打造高质量农业示范基地,并深挖区域农业资源,构建多层次利益联结机制,让兵地融合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张娟 韩冰洁 南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