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 政务要闻 >   正文
【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师市建设全要素生态监测网络体系 护航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时间:2025-10-27 10:40 来源:第十三师新星市 作者:融媒体中心

10月21日,记者从师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师市已建成2处空气自动监测站、7个城市声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站和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点位,14座环境空气质量微型自动监测站正加速建设,土壤监测点位实现全域科学覆盖,一套覆盖大气、水、土壤、噪声的全要素生态监测网络已稳定运行。2025年,师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2.5%。

“以前靠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拿到数据时,污染情况可能已经变化了。”提及建设全要素生态监测网络的初衷,师市生态环境局助理工程师戴恒宇介绍,“十四五”初期,师市面临大气污染源头难定位、饮用水安全监测频次不足、噪声扰民问题难溯源等痛点,传统监测模式难以满足精准治污、长效护绿的需求。为改变这一现状,师市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列为生态文明建设核心任务,锚定“全要素覆盖、全时段监测、数据化支撑”目标,逐步推进监测点位布局与技术升级。

在全要素生态监测网络的支撑下,师市城区空气质量改善成效逐步显现。通过2处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时传输数据,环保部门可精准掌握每日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快速识别秸秆焚烧、扬尘污染等临时污染源,及时联动相关部门开展管控。针对春季扬尘高发期,监测数据可实时反馈污染浓度峰值时段与区域,指导环卫部门加密洒水频次、住建部门强化施工扬尘管控,有效降低PM10浓度。

“现在只要打开十三师生态环境局微信公众号,就能看到实时空气质量指数。看着‘优良’天数越来越多,我心里特别踏实。”新星市居民林秀兰的感受,正是师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的直观体现。

据了解,师市每日通过官方平台发布城区空气质量信息,既让公众清晰感知生态变化,也为环保部门评估治污成效、优化治理方案提供了关键依据。随着14座空气微型自动监测站建成投用,师市将实现“街道级”空气质量精准监测,进一步提升污染溯源与管控效率,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果。

为让监测数据成为治污“金钥匙”,师市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强化保障。硬件方面,加大投入更新升级实验室检测设备,引入先进自动监测技术,将数据采集与传输时间从“天级”压缩至“小时级”,大幅提升数据时效性与准确性;软件方面,2024年选派4名监测人员外出参加技术培训,通过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方式提升专业能力,打造“懂技术、会分析、能应用”的监测队伍,确保每一组数据都真实可靠、可用管用。

同时,师市还注重监测数据的“公开与应用”双发力,定期编制生态环境监测报告,深入分析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提供有力依据。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每半年发布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报告,每天实时发布新星市城区空气质量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师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史剑锋说:“目前师市建成的全要素生态监测网络,已实现数据采集的真实、准确、全面、快速与新颖,既能帮助我们精准掌握环境基线与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生态环境问题、揭示污染演变规律,更为靶向开展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有力的支撑。我们将聚焦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代化建设,以14座空气微型自动监测站投用为契机,进一步填补监测盲区、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格;同时强化监管执法力度,严打数据造假行为,通过智能分析技术深度整合多维度监测数据,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监测护航高质量发展。”

(王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