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匠心抱紧颗颗“石榴籽”
——记兵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红星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吴晓娜
“园长妈妈,我还想听您讲故事。” 10月23日,在红星实验幼儿园,一群孩子拉着幼儿园副园长吴晓娜的衣角,稚嫩的声音里充满了期待。
“我给你们讲讲黄田农场幼儿园吧,那里也有一群像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吴晓娜说着,思绪回到了2024年4月。
当时,吴晓娜在黄田农场幼儿园负责日常管理与提升教学质量。还记得初次来到黄田农场幼儿园时,眼前的景象让吴晓娜心头一紧。教学楼墙面斑驳,户外活动区仅有一个沙池,硬件设施较为简陋。
“最触动我的还是与孩子们的交流。记得有个小男孩,我蹲下来想和他聊天,他却攥着衣角一个劲儿往后退,嘴里还小声念叨着什么。”吴晓娜至今记得那个让她心疼的场景。
此外,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急需改变。家长们固执地认为孩子必须学拼音、认汉字才不算落后,对幼儿园倡导的游戏化教学十分抵触,这让教学进度很难推进。
“语言是民族团结的桥梁,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钥匙,我要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藏进孩子们喜欢的游戏里。”面对困境,吴晓娜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耐心寻找突破口。2024年世界读书日当天,她带着精心挑选的绘本走进教室,给孩子们讲起《小熊学说话》的故事。当看到孩子们被绘本里的画面吸引,眼神渐渐从胆怯变得明亮,她心中有了方向。
从当年5月开始,黄田农场幼儿园里渐渐热闹起来:“故事大王”比赛中,孩子们拿着自制绘本,用稚嫩的声音讲述身边的故事;亲子共读活动中,家长们跟着孩子一起念古诗;拼音风铃、民族娃娃等由废旧材料制成的教具,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新伙伴”……
这些改变的背后,是吴晓娜在无数个夜晚里的思考与付出。她发现家长参与亲子互动的时间较少,便将自己和儿子的共读视频发送至班级群,还特意录制发音指导小视频,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
在她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家长主动参与到亲子阅读中,孩子们更是成了家里的“小老师”,家庭语言氛围愈发浓厚。
2024年冬天,幼儿园门口的一幕让吴晓娜揪紧了心:男孩小九(化名)穿着塑料底棉布鞋,冻得通红的小脸上满是怯意。父母离异后,小九一直跟着爷爷靠种地生活。考虑到老人的自尊心,吴晓娜没有贸然送衣服,而是先让班主任征求小九爷爷的意见后,带着衣物登门拜访。
从那以后,吴晓娜每天都会特意到小九的班级。早上帮他整理衣领,中午陪他吃饭,下午放学时轻声说一句“明天见”。起初小九总是沉默,直到一次吴晓娜帮他系鞋带时,他小声说了句“谢谢老师”,“那一瞬间,我的眼泪都快出来了。”吴晓娜激动地说。
在她的带动下,幼儿园老师、保安纷纷伸出援手,有人送衣服,有人送文具。如今的小九,不仅能和他人畅通交流,还成了班级里的“讲故事小能手”,每次活动都会主动举手参与。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在吴晓娜的努力下,黄田农场幼儿园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不仅摘得“一级园”荣誉称号,还在师市幼儿园等级评定、督导评估、语言文字达标验收及学前教育普及调研等多项重点工作中表现优异,为当地学前教育树立了新标杆。
吴晓娜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各民族之间要在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目标一致,才能真正实现团结。”这句话,是她18年幼教生涯的坚守。在红星实验幼儿园,吴晓娜常给孩子们讲黄田农场幼儿园的故事,讲各民族小朋友互帮互助的故事……
(李欣奕)